編者按:近日,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遴選出60名“2022年重慶市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卓越獎”,我校軟件與人工智能學院2014屆畢業生張彬獲得其中的自主創業項獎。該獎項評選僅針對在;虍厴I10年內,創業經歷和經驗具有典型性和啟發性的自主創業大學生。僅十年不到,張彬就創業實現總產值超8千萬元,為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風雨兼程
創業之路未來可期
張彬是我校軟件與人工智能學院2014屆畢業生。他在學校期間即開始創業,在學校創新創業園及學院創業導師指導下創辦公司。他于移動互聯網風口2014年7月創辦重慶市糗科網絡營銷策劃有限公司,走過了一段艱辛創業風雨路程終取得豐厚回報。他初心不改,在創業成功之時積極回饋社會。從2014年創業至今公司實現總產值超8千萬元,納稅300余萬元,直接帶動超200人就業、間接帶動超1000人就業,為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公司現自持物業近500平米,其創業企業現為“重慶市互聯網界聯合會的會員單位”、“重慶市巴南區互聯網聯合會副會長單位”、“重慶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合第三屆會員單位”、“重慶反網絡謠言聯盟單位”(重慶市公安局網安總隊授予)等。
不甘平庸
立足專業初探創業
張彬出生在重慶市豐都縣樹人鎮三元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家子弟。家中歷來務農為生,父母都是農民,沒有太多文化,省吃儉用供張彬讀書考上大學。張彬不甘于人生的平庸,始終堅信會通過努力在社會謀得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他也一直在這樣堅持實踐著……在重慶工程學院讀大學期間,他積極參加勤工儉學、周末兼職等工作。張彬所學專業是軟件開發java方向,跟手機安卓程序開發高度對口,使得張彬有機會接觸到移動互聯網浪潮。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進入日新月異的時代。張彬他敏銳的發現商機——微信公眾平臺。人們可以在微信平臺號的窗口發送信息,微信號會自動回復。張彬依托所學專業技術在微信公眾平臺嵌入式開發了一個小程序接口,如用戶向微信公眾號發送“今天天氣多少度”等信息,公眾號會自動回復給用戶今天氣溫、濕度、紫外線強度等,拉近公眾號與用戶的距離。張彬通過宣傳推廣進一步吸引大量粉絲用戶,隨著粉絲數量的不斷增長,他通過向商家收取廣告費用的方式賺到了創業的第一桶金。從此正式開啟了技術創業之路。
創新思維
創業道路欲漸寬闊
工作態度決定了工作成效的下限,而思維和眼界則決定了上限。張彬于2014年創辦重慶糗科網絡營銷策劃有限公司,由單純的公眾號推廣發展到目前集公眾號、自媒體、短視頻等多業務于一體的新媒體矩陣企業,實現年營收超千萬元,2015年,華龍網報道了張彬的創業故事。
公司目前旗下16個微信公眾號、自媒體賬號若干,其中不乏“重慶美食”、“重慶旅行攻略”、“重慶微生活”等本土知名微信公眾號,累計關注粉絲超20余萬,其中僅“重慶美食”就有8萬多粉絲。隨著創業道路越走越寬闊,張彬在實現了個人的經濟獨立和自由的同時,他也在思考如何影響更多的人……
初心不改
積極奉獻反哺社會
創業至今,公司經過幾年發展已成為全市新媒體行業代表企業。張彬本人也成為重慶市巴南區青年聯合會第四屆委員代表,同時也是重慶市新的階層人士代表。張彬認為,擔當“青聯委員”等社會身份不僅是一種榮譽,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他積極參加重慶市委統戰部組織的培訓活動去延安黨校培訓學習、參加浙江大學培訓學習,努力通過學習提升自身文化及政治修養。
張彬始終認為,企業是構成社會的一個單元,具備社會屬性,應該在自身發展的同時要積極投身公益事業。疫情期間,張彬的企業不僅僅完成自己的生產工作任務,也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參與到抗擊疫情的行動中。公司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及時提供社會抗擊疫情所需的口罩、防護服等數萬元物資,為抗擊疫情提供有力的支持。在疫情最困難的時候,10多名員工吃住在公司保障業務正常運轉的同時通過自營的自媒體賬號積極發聲、傳播正能量,累計發送疫情相關文章50余篇,累計閱讀量超100萬,取得良好的宣傳效果和社會反響。
他還積極參加母校重慶工程學院及巴南區舉辦的各類創業事跡經驗分享活動,向學弟學妹們分享自己的創業經驗。隨著創業團隊規模不斷擴大,也為母校相關專業學子們提供了眾多就業實習的機會,累計帶動超1200人實習就業!他希望能有更多的有理想抱負、有技術基礎的學子能發揮自身專業特長積極投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洪流之中,能有更多的青年通過他的影響走上創業道路、成就夢想、實現人生價值!
張彬,一個將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事業中、以實現美好的中國夢為己任的新時代青年,始終用使命指導實踐、用使命引領發展,勇于創新、敢于挑戰,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氣魄與毅力扎實走好創業之路,書寫了當代創業新青年的“硬核”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