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第42屆川渝“校園之春”文化藝術體育活動“奮斗青春”話劇團課創作大賽決賽在重慶理工大學影劇場大廳舉行,我校大學生藝術團話劇團憑借話劇《碩果》在全市各大高校200部作品中脫穎而出,斬獲全市三等獎。話劇以一群大學生為主角,講述了他們在助力鄉村電商、直播助農中成長與奮斗的故事,充分展現了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風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劇里,這一群年輕人響應號召扎根鄉振新路;劇外,學校主動對接國家戰略、主動融入地方經濟發展形成校村共建長效機制,圍繞培養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培養目標,為學子提供真實崗位……這一系列舉措,催生了《碩果》。今天,讓我們走進主創團隊,一起探索這背后的故事。
時間緊迫——別擔心,學校盡最大努力支持!
距離比賽只有短短兩個星期,接到比賽通知的時候學校話劇團的兩位負責人同學內心是忐忑的!靶F委黃濤書記專門讓我們去辦公室,表示學校將盡最大的努力支持,并給我們安排了有專業編劇背景的周熙妍、安琪老師當這次比賽的指導老師!闭劦交I備之初的場景,我校話劇團負責人之一楊文豪同學說,“雖然時間緊任務重,但是有學校的支持,感覺沒那么緊張了!
劇本到底如何創作,話劇團的同學們與數字藝術學院的周熙妍老師展開了頭腦風暴,到底如何才能體現重工的特色,體現重工人奮斗的青春呢?
鄉村振興——思想引領厚植愛農情懷 特色育人練就興農本領
“3月29日下午,巴南區東溫泉鎮黃金林村桃園種植基地,我校與巴南區東溫泉鎮黃金林村舉行鄉村振興協議文本交換儀式。我校以本次合作共建協議文本交換和師生黨員實踐教育基地、大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和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揭牌為契機,結合黃金林村的鄉村振興規劃和現有產業基礎,發揮基地育人功能,引導學生在服務社會、服務地方的實踐中受教育、提技能,在農村電子商務、信息技術服務、項目實訓教學、學生勞動實踐等方面,務實開展合作共建,以實際行動助力黃金林村鄉村振興……”
作為軟件與人工智能學院軟件工程專業的學生,看到校園官網上這則與自己專業相關的新聞時,楊文豪同學連忙在研討會上分享了出來。曾參與教改項目《“大學生助農”模式在新媒體文案策劃課程中的實踐與運營》的周熙妍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靈感——結合鄉村振興政策和全媒體融合發展的大背景,加入學校的人才培養特色、特色專業以及專業學生今后極大可能涉及到的電商、直播運營等新的職業領域,做劇目創作。讓學生在創作和表演過程中主動去了解鄉村電商和助農帶貨流程的規范性,清楚從業者的職業道德規范。
“學校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將人才培養與企業行業接軌,話劇團的小演員們都有一定的‘職場經驗’,在后續的排練中,無論是‘直播農產品帶貨’還是工作流程,都給人很真實的感覺,這其實是很可貴的”,周熙妍在接受采訪中談到,“在2023年,我除了理論教學以外,還在我院張小玲教授的帶領下扎根我們學院的校內基地,與重慶優秀新媒體企業合作共建,以崗位制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我覺得在教學中潛移默化的植入行業的規范要求,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實踐參與性其實都是縮短學生與社會距離的一個有力途徑,藝術來源于生活!
在一次次頭腦風暴后,劇中“平安”這個人物誕生了,她來自鄉村,并選擇扎根于鄉村,用大學、職場所學的知識服務于鄉村,他帶領鄉親們做農村電商,促進全村的芒果銷售,經歷種種困難,讓自己村子的芒果名氣越來越響,用自己的熱情與真誠,積極帶動鄉村振興,在艱難的日子里苦中作樂。
劇本敲定,火速排練,“周熙妍老師和安琪老師給了我們很多的幫助,周熙妍老師負責指導我們的創作以及排練,我們熬夜在報告廳排練的時候,她也一直陪在我們身邊指導和支持!眲F負責人之一,來自數字藝術學院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張鐿同學回憶道,“安琪老師負責對接了我們的比賽項目,即使因為身體原因不能在學校,她也通過視頻的方式指導著我們!倍潭虄芍,學校一路開啟綠燈,老師學生排練日夜兼程,《碩果》在第42屆川渝“校園之春”文化藝術體育活動“奮斗青春”話劇團課創作大賽決賽中脫穎而出。
家國情懷——立德樹人效祖國 劇里劇外結《碩果》
劇里,“平安”選擇扎根鄉村,通過鄉村電商讓村里芒果大賣;現實中,我校將綜合素質教育融入課堂、融入活動、融入生活、融入社會,學生自主互動和學分激勵相結合,形成了“四融入一結合”的綜合素質教育體系,先后與永川、奉節、忠縣等區縣政府,與重慶市就業局,巴南、大足等區縣人社局以及巴南區科委、巴南區文化委等建立了合作機制;與兩江新區數字經濟產業園、仙桃數據谷、永川大數據產業園、重慶廣告產業園、西永微電園等建立了穩定的人才供需合作關系;與重慶軟件行業協會、四川軟件行業協會等協會組織保持緊密合作;與惠普、聯想、微軟、埃森哲、百度、騰訊、淘寶、阿里巴巴、華為、中興、富士康、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600余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建立了實習就業基地或校企合作關系。
大批學子畢業后響應黨和國家號召投身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基層崗位、部隊參與國家建設,眾多學子被世界500強等知名企業錄用,部分學子自主創業成為了青年企業家。學校多次被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重慶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授予“重慶市普通高校就業創業工作先進集體”。
這是重工人的青春奮斗底色,也是重工的育人“碩果”。
文/黨委宣傳部 大學生記者團 夏文娟
圖/受訪者供